找到相关内容194篇,用时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31)

    切莫抛弃诸众生。” 虽然不舍弃众生是大乘菩萨的最根本,但更重要的是什么?就是不能损害众生。现在有些人,今天发了菩提心,再过一段时间,别人说他几句,他马上用石头来砸别人,大乘佛子怎么会如此“...菩提,愿为一有情,住到最后际。”我们不应为自己而迅速取证菩提,而是要发愿即使为了救度一个有情,也要在千百万劫中住于世间。这亦是文殊菩萨的大愿,大乘经典中记载,文殊菩萨因地时发愿:“乃至一个众生尚未解脱...

    索达吉堪布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2/13273719377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佛教何以要分宗?分几宗?那一宗最好?

    ;佛言:‘以为师。’可见在整个的佛法中,占了极重要的地位,我们学佛的弟子们,应该视戒如佛!否则,就辜负了我佛如来慈愍众生的一片悲心!   ,分在家的五戒、八关斋戒和菩萨。出家众有十戒、六法戒和具足戒。此外根据梵网经,则有十重四十八轻,称为大乘菩萨。这都是成就四众弟子防过止非,圆成佛道而定的,我们应当如法受持,才能达到学佛成佛的目的。   此宗修持的方法以持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知义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02/21243220863.html
  • 如何自受菩萨

    许多藏地的高僧大德对此皆持否定的看法。所以,三——别解脱菩萨、密乘中,前前皆是后后的基础,没有前面的基础,就无法得到后面的戒体。菩萨大乘佛教而言,不论显密,都自有其重要性。但要得到菩萨,...的话,菩提心就无法变成戒体;如果不是戒体,菩提心就只是一个发心而已,谈不上是大乘菩萨,所以,仅有菩提心是不够的,必须通过仪轨受戒,才能得到真正的菩萨。 反之,要是没有菩提心作基础,就算重复...

    慈诚罗珠堪布讲

    |菩萨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08431236961.html
  • 龙树菩萨亲友书讲记(十一)

    、4个向彼悔、112个恶作罪,共有253条出家,比丘尼还有更多戒条。这些戒条是受比丘的人必须遵守的,可是乐行国王只要认认真真地行持三学,出家人的戒条就可以间接包括在这里面,而且大乘菩萨的根本和...”。 关于无我的道理,在座各位听得不少了,但只是听了还不行,平时要在修行中反复串习。佛陀在大乘经典中一再宣说“我”不存在,然而被无明缠缚的可怜众生,往往将不存在的假我执为实有。其实,承许究竟义...

    索达吉堪布传讲

    |亲友书|智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18274337210.html
  • 大幻化网坛城简介

    大乘菩萨,甚至失毁密乘三昧耶戒都能恢复清净。在《拔脱地狱续》、《八大发心根本续》、《密集续》、《无垢忏悔续》和《寂怒秘密酬补续》等续典以及诸多伏藏品中都异口同声地说:“何者顶礼幻化网,...原始怙主智慧界,妙用不灭大悲力,   显现方便幻化网,顶礼寂怒之本尊。   密宗金刚乘,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大乘法门,其特征主要是殊胜的方便琳琅满目,它可使具备殊胜因缘者,直接观修如来境界。...

    丹增嘉措活佛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5443363.html
  • 灵辩与《华严经论》

    以上前四种直心涵盖了大乘的三聚净戒,具体地说,柔软直心、调和直心是摄善法戒;堪受直心是摄众生;不放逸直心是摄律仪戒。柔软直心、调和直心可以消除人的嗔毒、粗暴,使一切善法齐集心中,故称为摄善法戒。菩萨得堪受力才可利益众生,故堪受直心是摄众生菩萨能以无我正智,降服眼等诸根,使不放逸,故不放逸直心是摄律仪戒。灵辩对三聚净戒的解说,着重于菩萨心的培养和守护,使三聚净戒作为大乘佛教戒律总纲的意义进一步...

    张文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3246619.html
  • 论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

    伦理思想更为丰富,自利利他、自觉觉人成为大乘伦理精神的旗帜,以个体修习为中心的“戒定慧”三学被扩充为具有广泛社会伦理内容的“菩萨行”,亦即大乘六度(布施、持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)、四摄(布施、爱语...出家、在家徒制订的一切戒规。 佛教的戒规很多,五戒、八戒、十戒、具足戒等,表现了对不同修行层次的僧众的道德要求。大乘佛教称此为“声闻”,大乘佛教对之虽也遵循,但另制大乘菩萨)予以补充,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4146930.html
  • 浅谈十戒

    那个妇女后来去告了官,这位男居士不认罪,复犯了妄语。看到这里我们都知道本来他是个清净五戒的居士,就因为喝了酒,犯了酒戒,随后又犯了四根本,所以饮酒之害是不可思议的。  自五戒乃至大乘菩萨,无不戒酒...浅谈十戒   明景   作者明景,江西佛学院正科班学僧   ,梵语:“尸罗”,此言;亦名为。在《梵网经》云:“如明日月,亦如璎珞珠,微尘菩萨众,由是成正觉”。《贤愚经》也说了:“为...

    明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549712.html
  • 日本的佛教

    总之,它将世间诸现象分为善与恶、美与丑、真与伪。认为真理并不存在与诸现象的背后,而这种复杂多变的现象本身就是真理。觉悟到这一点就是佛。  日本天台宗创立之时曾是针对南都六宗的进步派。戒律称“大乘菩萨”...随鉴真一道赴日本的十七名弟子致力于律宗的发展和戒律的普及。但是到了日本平安时代,传教大师在比睿山开辟大乘戒坛,宣传“梵纲菩萨”,加之日本密教的兴起,小乘戒律逐渐衰落下去。  日本平安末期至镰仓初期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5952099.html
  • 试译菩提达摩《二入四行论》并探析其思想内涵

    菩萨作为自行化他的方便,可以说是相当自然,水到渠成吧。至于六祖慧能大师的无相,则是对大乘菩萨深层面的内涵加以特别的发挥运用。  4.《二人四行论》的禅修实践形式  一提到禅修实践,人们通常会想到...、空有无碍的大乘菩萨道之中。下面,笔者着重从某些方面再加以探讨。  1.理论基石——心性论与般若空相融合的如来藏思想  从《二人四行论》来看,达摩禅的理论核心就是如来藏思想。  然而禅宗到了六祖慧能...

    法 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74960139.html